江苏教育报:变废为宝助力经济绿色发展

   发布时间: 2022-03-18    访问次数: 342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是全国生猪养殖大县之一。为实现畜牧业提档升级,内乡县牧原集团计划在当地建设生猪肉食综合体项目,而如何有效提升养猪产业综合效益成为项目建设之初遇到的一大难题。

  得知牧原公司的实际需求后,常州大学组建技术团队,多次赴南阳实地考察,构建南阳规模化立体养殖工程,实现由“棚内饲养”到“立体养殖”的创新性转变。随着工程的正式实施,目前该项目年产沼气发电1400万度,年产有机肥替代化肥减碳4.7万吨,单位土地面积承载生猪养殖量增长30倍以上,实现了能源效益、减碳效益、经济效益的全方位提升。

  助力南阳畜牧业提档升级是常州大学探索生物质资源高质化利用的一个缩影。据该校党委书记陈群介绍,生物质资源高质化利用指的是对大自然中可再生的有机物质,如农作物、树木、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进行工业加工,转化为生物能源等产品,进而实现高质量利用。近年来,“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让常州大学看到了生物领域发展和技术应用的广阔前景,他们抢抓发展机遇,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卡脖子”“打底子”关键领域进行攻关,为经济绿色发展助力。

  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研究领域。为此,常州大学在跨学科团队建设上狠下功夫,挖掘石油化工、环境、材料等多学科优势资源,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成立“常州大学城乡矿山研究院”。该院研究员雷廷宙告诉记者,围绕战略咨询和城乡矿山开发,研究院主要以生活废物、农林废物、畜禽粪便、工业废物等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与能源化利用技术为研究方向,打造城乡矿山“技术超市”,为企业探寻绿色发展之路提供技术支持。

  如何破解科研、经济“两张皮”?常州大学积极探索企校合作新机制。该校联合清华大学、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等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以及40多家企业,组建了国内首家城乡矿山产学研合作联盟。联盟通过产学研等各方力量的深度融合,聚焦城乡固废循环经济,积极实施科技助农,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帮助西安新天地草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无抗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制备关键技术,实现小麦秸秆饲料化利用,是城乡矿山产学研合作联盟取得实效的代表性项目之一。原来,该公司具备生物质技术应用的设备基础,但在技术研发上欠缺核心技术。2019年,联盟积极组建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陈勇为核心的校企联合团队,合力攻破技术难关。此后,西安新天地草业股份有限公司以玉米、小麦秸秆高效饲料化利用技术为突破口,成功获批15项核心专利,形成了集菌剂生产、饲料加工、肉羊养殖、有机肥产销为一体的循环产业布局。以往造成环境污染的秸秆如今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

  近年来,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常州大学也在不断引导学生走生物质资源高质化利用成果转化之路。在2020年第七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上,当时2017级会计学专业学生龚亮的“金色蜀姜——姜黄技术创新助力犍为产业精准扶贫项目”获金奖。在龚亮看来,这离不开学校从事生物质资源利用研发的徐德锋教授的帮助。龚亮来自四川,从大一起他就想把家乡的姜黄推销出去,但由于缺乏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姜黄的产值一直停留在较低水平。在徐德锋的指导下,龚亮和他的团队研发出了具有保肝护肝和解酒功效的蜀姜肽片及具有美容效果的姜黄祛痘膏。2019年,手握6项发明专利的金色蜀姜团队在川西犍为县注册成立蜀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仅1个月就接到了3笔大订单,与30家农户达成购销协议。

  记者了解到,2020年起,常州大学开设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该专业以“资源再生与循环”“绿色能源”“生态经济”等为专业发展方向,着力培养资源循环、生态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化工等方面的生态建设人才,积极为我国经济绿色发展贡献“常大力量”。

  江苏教育报:http://epaper.jsenews.com/Article/index/aid/5751702.html